戰疫夫妻朋友圈遭7歲娃靈魂追問
戰疫夫妻朋友圈遭7歲娃靈魂追問
“你們還想我不?”“你也不説話呀,連點兒動靜都沒有,還要我不?”
2021年01月18日

張偉、高晶一家三口的合影。資料圖片

小檔案 丈夫 張偉 40歲 200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牀醫學系。 2006年至今在瀋陽市渾南區中心醫院工作 是一名外科醫生 妻子 高晶 37歲 2006年畢業於瀋陽醫學院高等護理系 2006年至今在瀋陽市渾南區中心醫院工作 目前在婦產科擔任護士長

高晶在核酸檢測現場。資料圖片
2021年1月6日一早穿好防護服後,在瀋陽市渾南區第一小學金地校區的全民核酸檢測點採樣桌後面,張偉和高晶分別將一隻胳膊舉過頭頂合起來比了個一個心形,同事幫着拍了照片。
作為一直在社區檢測點忙着核酸採樣的醫護人員,兩口子從2020年12月28日之後就沒見到7歲的兒子:“給他比個心,告訴他,我們一直愛他!”
這不是兩人在抗擊新冠疫情前線的第一次合影:早在2020年2月疫情初期執行沈城高速路口設卡測温工作時,偶然相遇的小兩口就曾經合照了一回。
醫護夫妻 互相加油互相進步
張偉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2006年畢業後就一直在瀋陽市渾南區中心醫院工作,是一名外科醫生。同年畢業的高晶也進入瀋陽市渾南區中心醫院外科病房成為一名護士。
兩人由此成為工作中的好搭檔,並最終成為一家人。
“就是因為他特別有同情心;來我們醫院看病的很多患者都是附近的鄉親,有可能家庭條件不太好。他都是多想幾種治療方案,然後在這些治療效果一樣的方案中幫病人找一個最省錢的。”高晶介紹,“前一段他還和我説遇到一名患者家屬陪牀時直接躺地上,他就幫着租了一張牀。”
如今兩人的兒子噹噹已經7歲了,剛剛上小學一年級。
“我性格相對外向,他就是話少一點。不過我們都是對自己要求挺嚴的,也經常會看對方在工作中又取得了哪些成績。替對方高興的同時,也給自己加油,讓自己也能夠更好。”高晶説。
高晶現在是醫院婦產科護士長,2019年獲評院裏的優秀護士長。
2018年2月張偉曾代表渾南區參加市級比賽榮獲“瀋陽市衞生應急技術標兵二等獎”。
“主要就是在外科病房出診,我很少會出急診,急救技能並不是在工作中會經常用到的。不過作為一名醫生,多學些東西肯定是沒錯的。”張偉表示。
疫情初期共上戰場
錯過兒子6歲生日
從2020年出現新冠疫情後,夫妻倆就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
“疫情初期,我們醫院負責高速路口設卡測温,我和愛人都在一線,不過不是一組。有一次晚上換班時正好遇到了,我們就拍了個合影。
後來疫情平穩了,我又去隔離酒店工作,一直到去年6月份才脱了防護服。”高晶介紹。
剛到隔離酒店工作時,因為勞累過度,高晶患上眩暈症:“一開始就是迷糊,後來檢查了一下,説是眩暈症,大夫建議休息。
那會兒正是忙的時候,我要是休息了,工作就得讓同事頂上,我就沒有休息,直接利用晚上的時間在隔離賓館打了一週的點滴。”
在隔離酒店服務時,曾有歸國人員給高晶所在的醫務組送過錦旗。
不過,讓夫妻倆很遺憾的是他們錯過了兒子6歲生日,“生日是3月份,那會兒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他就待在爺爺家,我們只給他準備了生日蛋糕。他特別懂事,怕我們分心,生日當天戴着生日帽,還比了個勝利的手勢讓爺爺給我們拍了照片。那會兒雖然不能和孩子見面,不過能時常通電話和視頻。”高晶介紹。
再戰核酸檢測一線
“這次是他配合我工作”
“去年6月份脱了防護服時,我就想,疫情終於平穩了,最好這一輩子都不用再穿這個了;沒想到年底,又接到穿防護服的任務了。”高晶表示。
2020年12月28日,高晶和愛人把孩子送到爺爺家。“我們當時還沒接到參與抗疫的任務,就是提前準備一下。”臨走時,他們和孩子設定了一個“30天之約”:“就是説一個月內,肯定會接他回家,我們對大瀋陽的防控有信心。”
12月31日,夫妻兩個一起走上了第一輪核酸檢測的抗疫現場。
“第一輪核酸檢測,我們不是在一個點位;天天早上6點就從家出發,先到醫院取物資,然後他先送我,晚上都結束收拾好,一般都是11點之後了,他再接我一起回家。”高晶介紹。
醫院下達瀋陽第二輪核酸檢測採樣任務後,兩人又一起報了名,讓他們高興的是,這一次醫院把他倆分到了一個小組。
“院裏有規定,夫妻兩個不能在一個科室工作,這是我倆結婚後第一次一起工作。”高晶高興地介紹。
核酸檢測採樣小組正常由三名同事組成,作為護士的高晶是主採,而作為醫生的張偉是“二採”:“就是我採樣完成之後,採集完的檢材交給他處理,可以説是他配合我工作。而之前在一個科室時,一般情況是護士更多地配合醫生工作,醫生下醫囑護士執行。這回整個倒過來啦!”
一天工作16小時
夫妻兩人採樣2078人
瀋陽全民核酸檢測採樣期間,張偉和高晶服務過四五處採樣點。
“第一輪核酸檢測我倆是不同組,都是自己的點位完事兒了,再去支援其他同事。第二輪採樣我們在渾南一校金地校區的點位,後來因為人太多了,醫院6日又給我們支援了一組同事。”高晶介紹。
整個瀋陽市渾南區兩輪全員核酸檢測期間,高晶共採樣9512人,其中最多的一天採樣2078人,這2078人就是夫妻兩個一起完成的。
組號:28組
街道:五三
社區名:慧緣社區
小區名:渾南一校金地校區
採樣管數:208
採樣人數:2078
1月6日高晶向醫院彙報的採樣數據中這樣記載。
張偉的採樣總數量也達到了9000餘人。
“早上7點就到點位,穿好防護做好準備工作。8點開始正式進行採樣。那天我記得幹到晚上11點半,脱了防護服收拾完現場都第二天了。其中就中午和下午有40多分鐘的吃飯時間,這個時間還要包括穿脱防護服的半小時。我們一整天都不喝水,就是怕上廁所,浪費一套防護服不説,穿脱防護服也太耽誤時間。”高晶表示,
遭遇兒子靈魂追問
夫妻:孩子我們一直愛你
“採樣這幾天讓我感動的事兒可多了:有對雙胞胎小姐妹來採樣,給我們帶來了一幅白衣天使消滅新冠病毒的畫;有一位60多歲的大姨,很感謝我們,雙手合十給我們鞠躬道謝;還有因為我們要不停地用手消液消毒,檢測點本身就很冷,我們的手都冰涼冰涼的,一位不知道姓名的志願者大姐,給我們的手臂內側都貼上暖寶寶……”接受採訪之初,高晶一直説的都是她的感動,直到我翻到了她的這條朋友圈:
這是一張微信截圖,截圖中是孩子的三連追問“我着急啦”“你們還想我不?”“你也不説話呀,連點動靜兒都沒有,還要我不?”
“我們工作時都穿着防護服接不了電話,午休時間又太緊張,早上出來前和晚上回家時他都在睡覺,我們一直都沒見到他,也沒和他通電話、視頻;1月3日那天上午他打了10多個電話給我們,我們都沒接,他有點着急了,用爺爺的號發了微信。”解釋這張截圖前,高晶沉默了一會兒,再説話時帶着濃濃的鼻音。
即使是這條朋友圈,四張圖片前三張都是工作,附言前面説的也都是工作,只有最後一句話是“好想噹噹”。
這條朋友圈的下面,好多在一線堅守的朋友、同事也留言訴説自己對孩子的想念,“孩子們也不容易,噹噹總説長大了也要當醫生,我説你不害怕病毒啊,他説那有啥啊,你們都不怕,我也要為國家出力。他才7歲,聽完後我更有動力了。”高晶回覆一條朋友的留言時寫到。
“其實孩子就是在渾南一校上學,就是不在這個校區。一忙起來就忘了,等到晚上工作完事兒脱了防護服收拾東西時,看着空蕩蕩的校園,就會特別想孩子。”高晶表示。
當晚回家,她整理孩子書桌時,發現了孩子本想在1月1日送給他們的自制賀卡,上面寫着“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牛年,元旦快樂。”
“6日早上,同事説給我倆合個影,我們就擺了個比心造型,藉着這張照片,我們想告訴噹噹,他是我們的驕傲,我們也愛他。”高晶説。
遼瀋晚報記者 隋冠卓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