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大院三人行 拍抗疫大片迎解封
70後無人機愛好者 80後孩兒媽媽 90後影視製作者
隔離大院三人行 拍抗疫大片迎解封
2021年01月18日

石硯譚(左)、周夏(中)、傅振鵬(右)組成了紀錄片攝製製作團隊。受訪人供圖
三位居民組成紀錄片攝製組,用相機和無人機記錄封閉隔離期間的點點滴滴,慶祝社區解封。
1月17日12時,三位居民所在的鑫宇園小區解封。記者採訪了這個居民攝製組,分享他們拍攝隔離大片的故事。
靈感源於隔離期的感動
80後的周夏做人力資源工作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小區封閉,隔離在家的日子,確實看到了或者是親身經歷了許多感人和温暖的故事,這也是我們製作這個片子的初心吧。”
周夏回憶:“1月2日,我大女兒生日,我當時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説,因為疫情封路,今年孩子生日蛋糕只能解封之後補上。有許多朋友給我們留言,祝福孩子生日快樂,也給我們加油打氣。從那天起,我發現咱們小區裏的羣熱鬧起來了,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我們社區有50多名志願者,做核酸檢測人員不足,志願者李相伍把自己上大學的女兒拉去一起當了志願者;一位高齡老人排尿困難,身體情況有點危急,在社區書記劉偉的溝通下,通過120將他送醫。還有鄰居拿出自己的拿手鹹菜,分裝好,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換換口味;還有一位鄰居做白酒生意的,也是把自家的酒拿給大家;還有寶媽把自家種的黑木耳奉獻出來給大家。還有志願者馬銘君,是我們小區的羣主,他協助社區書記做了很多工作,也在我們這次製作紀錄片的過程中做了很多統籌工作。”
周夏説,自己時刻被感動着,她也想為大家做點什麼。萌發了拍攝並製作紀錄片的想法,將封閉隔離這段特殊的日子記錄下來。
形成團隊徵集到設備
於是,1月13日,周夏將自己的想法在微信羣裏發了出來,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大家在討論如何能展現園區業主的精神面貌,同時紀錄片拍攝製作團隊也浮出水面。
“我有個簡單的單反相機,可以拍攝,70後的無人機愛好者傅振鵬可以進行無人機的拍攝,90後的石硯譚自己就是做影視製作公司的,之前就一直做志願者,拍攝了許多我們社區抗‘疫’的視頻素材和宣傳品,他可以對視頻進行編輯,於是我們的拍攝和製作團隊就很快組成了,很快就確定了我們的工作計劃。
蒐集典型素材、篩選並確定拍攝時間、做好和相關人員的溝通,拍攝好後我們就進行後期的編輯製作。”
由於石硯譚公司的專業攝影設備在他的公司無法取回,攝製組還通過微信,借來了業主手裏的單反相機,進行拍攝用。“我們先去徵集大家手裏現有的視頻素材,沒有的我們決定要儘可能進行補拍。讓我們的片子裏全面地去展現在這段時間發生的感人的事兒。”
“加班”趕製紀錄片
攝製團隊組建完成後,這幾天來,三個人加班加點地忙於片子的製作。“最近我們經常白連夜去拍攝,確實挺辛苦,我們三個人還特意凌晨去拍了一些夜間也在守護我們大家的警察和工作人員的畫面,當時外邊零下二十多度,特別冷,手都凍僵了。我們還通知業主組織了航拍,有萬家燈光閃耀的畫面,非常震撼,在家的鄰居們都非常配合我們,還有鄰居下樓開車打着雙閃,讓我們的畫面看起來更加漂亮”。
昨日12時,攝製團隊所在的鑫宇園小區已經解封了,攝製組也在解封時刻前,架起設備,將這歷史瞬間記錄下來。“通過我們大家的互幫互助,我們一起度過了這段難忘的日子,真的為自己也為大家驕傲”。
“片子還差一個航拍的畫面,需要多名業主配合,這個需要解封后去做,今天下午我們就將完成拍攝,迅速完成後期,將視頻發佈在石硯譚公司‘優優影業’的抖音號上。這是我們想送給我們可愛的鄰居們的解封禮物,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它,瞭解到我們的故事。”周夏説。
遼瀋晚報記者 朱柏玲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